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集宁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于3月17日至3月19日组织学生到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农学与马铃薯工程系“内蒙古自治区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为主题,297名高中学生深入智能温室大棚,通过沉浸式劳动,学生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一、精心筹备,开启劳动之旅
活动前期,集宁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与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了紧密沟通与协调,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学校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劳动知识培训,让学生们了解劳动实践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技能。各班级精心组织,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此次活动中。
二、实践体验,挥洒劳动汗水
到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后,学生们迅速投入到劳动实践中。基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劳动任务。农学与马铃薯工程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史向东和张浩文老师为现场学生讲解了土壤快速测定仪器的使用和智能温室的构造特点以及现代农业的技术优势,并全程指导学生劳动实践环节。


在土壤整地环节,指导老师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土壤结构、肥力特点以及整地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们手持锄头、铁锹等工具,分组协作,翻耕土地、打碎土块、平整地面,尽管过程中遇到了土地坚硬、工具使用不熟练等问题,但大家相互鼓励,积极摸索,逐渐掌握了技巧。随后的蔬菜种植阶段,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严谨细致地完成挖坑、播种、浇水等系列种植工序。指导教师全程陪伴,实时纠正学生操作偏差,耐心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种植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营造出积极活跃的劳动氛围,助力学生顺利完成种植任务。
三、收获成长,感悟劳动真谛
本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学生们在繁重的整地与种植任务中,深刻体会到劳动艰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他们凭借坚韧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意志力得到极大锻炼。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农事,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大幅提升,责任担当意识显著增强。活动中,学生将课堂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对农业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深刻,动手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同时,亲近自然的劳动体验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综合素质提升筑牢了根基。
“这次劳动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以后我一定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地说。
教师们也表示,此次劳动实践活动是一次生动的教育课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品德。通过劳动,学生们学会了担当和责任,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今后,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大中小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个大课堂里,在劳动中磨砺心智、收获成长,学到书本之外的丰富知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